(2) 土地公的職司
土地公是身兼數職的人民褓姆
在臺灣民間眾神祗中,土地公的信徒最多。由於一般人經常膜拜和接觸,土地公神像和廟宇特別多。在早期的農業社會,曾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之譽。
土地公掌管土地,五穀豐收似乎全在他一念之間,所以民間祭祀甚勤,不論大街小巷,田頭田尾或荒郊野外,都有土地公的廟宇。而其主要的職守可分為以下六種:
〈一〉 財神:
民間供奉的土地公,狀若財神爺,手持金元寶,是財富的象徵。一般商家都於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以祈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土地公手持金元寶,是財富的象徵
〈二〉 山神:
臺灣民間常將山神和土地公合而為一,不過山神的土地公造型是騎在虎背上,這隻老虎就是供土地公驅使的虎爺。
〈三〉 社會雜務之神:
土地公管轄區內,人民生活禍福與土地公息息相關,因此,舉凡生育、成年、結婚和喪葬都要祭祀與卜問。
〈四〉 村落與家宅的守護神:
因土地面積大小之分,可分成不同範圍的守護神。村落的土地公守護村落,亦即社神。家宅的土地公就是守護私家院宅,因此在大家宅的右前角,往往立土地公祠。
〈五〉 農業之神:
相傳土地公是堯帝農官后稷,專門教導人民農耕的方法與技術,後世感念其德,乃將后稷作土地公祭祀。明末初,閩粵先民不斷的移居本島,以務農為生,當他們從中國大陸遷居本島時,必須冒著生命的危險棋渡臺灣海峽,一旦上陸,崇拜土地守護神土地公,祈望土地公能增加生產,從此自然而然地以土地公為農業生產之重要神明。
〈六〉 水神:
居住在水邊或海邊,以祈求風調雨順,免人落水落難之苦。
隨著工商發達,時間的轉換,使原有地域人群的流失,而形成有廟大家拜的情形,不但農人拜,商人,營造商,甚至人們生病都會找土地公拜一拜,現在的土地公可是身兼職--人民褓姆,和大家都產生莫大的關係。
小編網資整理予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