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姥降爐」。禮斗法會。跟拜軟腳(7)
跟拜
以前禮斗法會時,參加者一定要在現場,跟在道長後『跟拜』。現在是工商業社會,每個人都很忙碌,若無法全程參與,只要有空時,去法會外現場參香也可以。
小編此次替行動不便的母親參加法會,發現第一天大家都很『巴結』,
幾乎所有人從早課到晚課都跪的直挺挺的,但接下來的二天及第三天,我就快舉白旗投降了…
誦經的意義-積德
禮斗法會最重要的宗教活動除了寫疏文向神稟報信眾的期待外,絕大部分的時間由道長「誦經」,經由誦經內省自己是否達到神的道德要求。一般相信如果誦經者不斷誦經求神,神將賜福給自己和參與禮斗儀式的信眾,滿足信眾延壽避災的請求。
老一輩長者說,在傳統禮斗法會,誦經在開經後就不能停止,直到法會普施儀式開始,才能結束誦經。一天24 小時都必須由信眾輪流接力誦經,24 小時不間斷的誦經,代表對神高度的懇求,希望神理解道長的誠意、懺悔、禮敬,從中獲得神賜福。
透過誦經累積個人功德,這是指誦經者在禮斗法會期間,唸誦經文時摒除雜念,專心於唸誦的過程,有『修心』的效果;更甚者如果能夠在法會之外,實踐經文道德,即具有『修身』的效果。
將誦經視為對神的祈禱,神將對誦經者記功,並賜福給誦經者,滿足其要求。由此可見,對誦經者而言,他們願意長跪在神桌前,誦經是一種具神祕主義的人神感應,人期待在此過程中,獲得神靈的啟示或幫助,超越一般人的客觀認知,而這只是少數人特殊的宗教經驗。
在台灣地區大部分廟宇從事禮斗法會,都由道長誦經,沒能力誦經的信眾則在他們後面『跟拜』。跟拜者在跟拜過程中形同擁有誦經者的部份功德,每當道長誦完一段經文時,對神頂禮一次,信眾也得伏身對神禮敬。然而,由於現代社會激烈變遷,信眾參與禮斗法會,大部分只來燒香求神,很少花時間長跪在誦經的道長後面『跟拜』。
現在禮斗法會的現場,仍然可以聽到誦經聲音繚繞於廟堂中,但很少看到是由信眾自己唸的。但有幸參與其中,體驗了整個法會的莊嚴,相信協和宮信眾也在這一次的法會中學習成長,參與者得到延年益壽及消災解厄的效果。
小編予2017.08.24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