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鎮-清領時期(1683-1895)歷史!

250027163_x

圖片取用岡山論壇 ›› 2013岡山燈會集錦暨水舞煙火秀(作者hohou

 

 

清領時期(1683-1895)

 

   康熙22年(1683)臺灣入清版圖,翌年改承天府為福建省臺灣府,將原萬年州改為鳳山縣,本地屬鳳山縣轄,縣以下的行政區仍沿襲明鄭時期的劃分。

   但是原來的明鄭軍屯土地,因鄭氏官兵都被移徙中國大陸各省安插,所以施琅等清軍將領利用此一機會,瓜分了明鄭軍屯的田園,當時季麒光指出:「乃將軍(施琅)以下,復取文武遺業,或託招佃之名,或借墾荒之號,另設管事照舊收租。」又說:「自將軍以下各自管耕督墾,即為官田,其數已去台灣田園之半。」施琅名下的田園即有五十五莊,施琅及其子孫以永久業主「靖海侯施」名號管理之田園,包括有:仁壽上里之阿公店、街尾崙、後協庄、白米庄、赤崁庄、前峰庄。也就是說:明鄭時期的軍屯,大都落入了施琅家族的手上,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施琅及其後代成為岡山地區的統治者,最初設施公租館十處,置管事分掌收租,然後送至北京交給施琅後代的世襲業主。到道光年間,該業主才將六處租館的產業出售,但日治初期施家產業在鳳山廳下仍有1200甲。

 

   陳璸在其『革除官莊詳稿』曾提到:「又據鳳山縣造報各里官莊清冊,內開本道官莊一所,坐落仁壽里,管事陳毛等由。----相沿至今,利在官而害實在民。小民終歲畊耘,收穫幾何,已完國課,又納官租,層層括取,害一。既納官租,即名官佃,濫免差徭,偏累貧戶單丁,害二。狐假虎威,牢關固穴,有司不得過問,害三。窩賊、窩賭,匪類潛藏,害四。影佔肥美,恣意蠶食,害五。興爭搆訟,累月經年,害六。管事甲頭人等,武斷鄉曲,害七。每歲青黃不接之月,本地方正苦乏食,而官租公運出港,米價日貴,害八。商船乘機偷販,或接濟海洋,亦所必有,害九。官官相為,憲禁不行,害十。長此不已,各官憑藉富厚,紛紛置產買業,又有奸民富戶,爭思投獻依倚;將來臺地止有官莊而無民戶,為害猶未有底。」

 

   因為施琅等在岡山地區產業很多,所以造成很大弊端,容易產生動亂,尤其這裡是陳永華曾經營的屯田地區,天地會的勢力龐大。所以康熙60年(1721)就在這裡爆發了朱一貴抗清事件,逼得清廷必須從福建調派軍隊來鎮壓。十一年後的雍正10年(1732)又有吳福生起事,雖然很快就被壓制下去。乾隆35-36年(1770-71)又有黃教、陳宗寬、鄭純石起事於岡山,蔓延北路,次年三月為知府鄒應元率兵所平,黃教遁走,不知去所。這些都是在岡山當地引爆的民變。乾隆51年(1786)11月台灣中部發生林爽文起事,莊大田12月在南部響應,莊大田於次年正月退守大崗山和阿公店等地,最後還是以失敗收場,由於地理位置險要,在大崗山西側設有岡山營,駐兵防守,並建有堡壘。1914年該堡壘的石磚被遠從岡山營庄搬運舊城壁來填築岡山火車驛前的大馬路。

 

   施琅岡山地區掌控了面積廣闊的官莊,他於是從福建等地招募佃農墾荒,因此岡山地區的民眾,祖籍絕大多數都是來自福建地區。(1923年的一項統計,岡山庄的本島人11,900人中,祖籍為福建者有11,049人,廣東者11人,熟番30人。)

 

   施琅及其後代在岡山地區所收取的大量田租,並將之送到北京,未能促進當地的繁榮,甚至對於岡山地區所造成的經濟損害,不但巨大,而且是持續性的,施家的租戶佃農們的所得,在繳交租金後,所剩微薄,,根本無法提升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阿公店」此一地名的產生,正說明本地依賴其地理交通位置而發展的重要性。

 

   岡山位於臺南府城到鳳山縣城(今左營)的南北向官道大路必經之地,也是沿海彌陀、永安等村落和近山阿蓮、田寮等農村行旅步程的中途休息站,旅客往來不絕、移民定居者增加。

   有如此的一項傳說,或說是推論吧?據說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有一名由福建莆田來臺的蔡文舉老翁,在今日仁壽橋頭的溪畔築茅屋,設攤賣雜物、點心並提供茶水供應路人,方便往來臺南、高雄左營間的旅者寄宿,而有「阿公店」「翁店」的稱呼。對這一項傳說,連老翁的姓名和籍貫都言之鑿鑿,我們只能以疑傳疑,但是可以認為可信的的是一個提供中途飲食、休息、住宿的場所,應該是阿公店這個地點莫屬。舊志保存了鳳山生員錢元煌的一首詩〈宿阿公店〉,描述了當時阿公店的情景:

   「數間茅屋報村孤,多少征塵向晚趨。犬慣迎人如問信,雞和逐客太狂呼。」「更闌篝火暄初寂,夜半炊煙饌又鋪。物色英雄誰隻眼,不如濯足且傾壺。」只有幾間茅屋,幾隻家犬前來歡迎傍晚投

宿的旅客,夜晚的篝火繼續燃燒著,喧鬧的聲音開始安靜下來,到了半夜,店家又生起火來,準備旅客的早餐。把一個山野的客店敘述得相當傳神,但是位在南來北往的交通要衝,一旦發生兵災,也最

容易被波及蹂躪,擔任兵馬司副指揮的施世榜也寫了一首〈岡山道上〉,敘述兵災後的阿公店殘破景象。

   陰陰竹裏隱啼鳥,迢遞岡山百里途。回顧昏林煙歷亂,獨憐埤馬步踟躕。」「溪橋崩後旋深淺,野店燒殘乍有無。遙望南村何處是,徘徊歧路問樵夫。」從莊大田起事失敗(1787)後,岡山地區要到1895年,日軍侵台,該年10月19日,日軍才在阿公店和抗日義軍發生半天的戰鬥,義軍旋撤走,幸未對阿公店造成嚴重的破壞。

   根據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的記載目前隸屬岡山鎮轄區的村落有:仁壽里:大庄、下後紅、頂後紅、下竹圍、臺上庄、程鄉庄、圍隨庄、厝仔庄、下庄仔、阿公店、街尾崙、劉稿工、石螺潭、後協庄、白米庄、鹹埔庄、火光厝等,顯然已經發展出新的聚落了,這些村落是以阿公店街為工商交易中心:「阿公店街(舊志作竿蓁林街),在仁壽里,縣(縣治在今鳳山)西北四十里,逐日為市。」從教育的情況,多少可以了解該地的情況。該采訪冊〈義學〉又記載:仁壽里社學二十九處,嘉祥里十二處,屬於仁壽里的社學包括:阿公店街五處、後協莊三處、頂螺底一處、石螺潭一處、九甲園一處、五里林莊一處、屬嘉祥里的有五甲尾一處、那拔林一處、石燕潭莊一處,這項資料說明該地除了阿公店街較為繁榮,其次是後協莊,因此兩地教育較為發達。

 

(本文取用-99年續修岡山鎮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岡山鎮歷史
    全站熱搜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