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017.jpg  

岡山籮筐會(籃籗會)! 

 

祖先的文化資產-籮筐會

 

  岡山人一直都持續舉行有二百餘年歷史的籮筐會,歷經清朝、日據、至民國。充分顯示岡山人對家鄉的熱愛,從未將祖先留傳的文化資產遺忘,每年定期舉行一年三次的籮筐會:

 

(1)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

(2)農曆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夕)

(3)農曆九月十五日(義民爺生日)

  

    籮筐會的舉行日期頗富傳奇性。在農曆三月廿三日與八月十四日舉行的籮筐會,有配合農忙與農閒的意義;而在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的籮筐會,背後有一則保家愛鄉的悲壯故事。

 

收錄岡山的義民爺的傳說如下:

 

傳說一  

    距今約三百四十年以前,明朝剛亡不久,寶島台灣正被鄭成功之子鄭經所治理,其時大陸上許多不願受滿清異族奴役的義民,乃紛紛遷避台灣。其中有一位老先生來到本鎮,開了一間小店,賣草鞋及涼茶維生。由於價錢公道,待人和氣,過往旅客乃尊稱這位老人叫「阿公」,所開之店也名為「阿公店」。(本區因是亦名為阿公店),其後來台灣之義民日漸增多,阿公店乃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小的市集,有街二條,現今維仁路的下半段,當時名叫街頭,而上半段稱街尾,居民有八百餘人。

  

    後來鄭經派了一位「千總」(武官之官名,其本名因無記載,湮沒難考)坐鎮此地,千總府設於街尾 (今岡山國小與維仁路口附近)。道位千總老爺,時年約五十餘,以理其政,為政寬猛並濟,對善良老百姓非常慈愛。然其對待盜匪宵小之輩,則毫不留情,依法嚴懲。由於他的勤政愛民,將阿公店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彷彿人間理想國。

  

    後來,台灣海峽來了一批海盜,常在阿公店沿岸一帶騷擾,姦擄燒殺,無所不為。然而台灣自明末即為海盜的淵藪,沿海各地均有海盜出沒。而阿公店因千總治理有方,漸成一個豐饒之地,引起了海盜的覬覦之心。千總基於守土有責,遂領兵清剿與海盜激戰,大勝海盜,凱旋而歸,俘獲之海盜也一一斬首示眾,以敬傚尤。此後,阿公店沿海一帶海盜絕跡,居民亦得安居樂業,恢復太平日子。

   

    然當時漏網之海盜,鬼計多端,卻亟思報復,總想殺害千總,以報戰敗之仇。農曆九月十五日這一天,鄭經將千總之兵調赴安平,只留少數士兵孤守阿公店,此事被海盜探悉,乃乘夜色蒼茫之黃昏,以人海戰術大舉圍攻阿公店.千總卒領士兵及二百餘名民兵苦戰了一整夜,卒以眾寡懸殊且無援兵,此位愛民之千總終於悲壯地犧牲了。

  

    自千總殉難之後,阿公店因無人敢與海盜相抗,於是常受海盜搶劫,搞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此時遷往阿公店之義民們更想到千總爺的好處,乃公議尊稱他為「爺爺」,因當時之居民均為來自大陸而不願受滿清統治的義民,所以又稱千總為「義民爺」,同時為紀念這位壯烈成仁,義勇千秋的「義民爺」,乃決定於是日(農曆九月十五日)家家拜拜,以示崇敬。

   

    當時又有一部分義民,想要消滅海盜卻手無寸鐵,遂削竹為槍埋伏於竹林中,準備和海盜決一死戰。然而終究不敵。為紀念他們的義行,所以每年的義民節,眾人就到當時的舊戰場(今岡山中山公園)憑弔一番,在感傷之餘,砍一些竹子編製冊使用,以表示永誌不忘。久而久之,此地就演變成一竹器市場即為籃籗會。

 

至於義民節的由來,尚還有一說。乾隆三十五年,善化的黃教(人名)與陳宗寬、鄭純石等,以朱一為軍師(朱一德係影射朱一貴),在岡山樹旗反抗清朝,大肆燒殺附近汛兵。翌年知府鄒應元聞報,即率軍並招民兵與原住民的義勇軍予以清剿,大破之,黃教盾走,不知所向。為紀念為鄉里犧牲的義勇軍和民兵,遂稱之為「義民」。不論義民節是因那一個事件產生,都是在紀念保家衛鄉的義行,在義民節舉行的籮筐會就別具意義了。  

 

傳說二

    義民爺指的是對抗土匪的義民們。前岡山鎮長林顯賢認為距今約三百年前的農曆9月15日土匪在岡山搶刼,眾人抵抗盜匪死傷重,為了紀念這些義士,因此定那天為義民節,且在三塊厝建廟,是在民國76年壽天宮福德祠建成後才請過來安奉

 

傳說三

    由於義民爺身著清朝官服,因此義民爺的事蹟應發生在清朝時期。據稱清領時期由於官府兵力不足,導致「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民變頻仍,地方治安相當不良。重要商業聚落為求自保,多由地方自籌經費,召募訓練鄉勇,組織保甲團練,以維商業利益。清政府鼓勵此自發性的自衛組織,稱之為「義民」。在某次大型民變時,阿公店街受到亂民嚴重的侵擾,義民爺為驅逐入侵的盜匪,騎白馬向北追趕,不幸遇到埋伏而亡,唯白馬仍將其失去頭顱的屍體載回。後來為紀念義民爺及眾多民兵保家衛鄉的義行,街民設立義民爺於壽天宮內,並於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祭拜。

 

 IMG_4967  

 

  現在「義民爺」神像陪祀於岡山壽天宮福德祠內,並由壽天宮於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當天由岡山區首長邀請岡山各機關代表及里長、區政諮詢委員參與拜祭,以示追念。 

 

<岡山義民祭及臨時市>1931/10/28臺灣日日新報義民祭報導

IMG_4968   

岡山郡岡山,例年于古曆九月十五日,舉義民祭。街民多者依摜例,備三牲酒禮及演梨園數欄,以為普施,是日家家戶戶宴客。本年值新曆去念五日,董事者,鑑不景氣深刻,全部廢止演戲。第以農具竹編家具類,漁具及其他商品類等之販賣。及購買者自同郡役所前,至廟前,及其他街面人山人海。自是日午前八時起,至下午四時,擁擠不開。查其來者範圍,有遠自關廟田寮及郡下沿海岸方面而來,較諸前年,熱鬧異常。殊如自田寮阿蓮方面,肩挑黃麻來者,自五甲尾至岡山道路間,有數百擔,絡繹不絕,盡累于岡山。
而如竹編家具及農具等,自二,三日前,各販賣者,己占場所陳列矣。

(引用岡山論壇) 

 

<岡山義民爺祭>1935/10/15日治時期的籃籗會報導

IMG_4969  

岡山郡岡山。依列於古曆九月十五日。本年即新十月十二日為義民爺祭。昭和三年以前。每至此節。即盛舉祭典。後因工會員多數提唱。遂廢止禁典。第每年此日。士女雲集。不下數萬人。如農具類。家具類竹編類黃麻其他。于街路兩。堆積如山。自午前八時起。至午后三時。自岡山驛至媽祖廟前。沿途人山人海。擁擠不開。遠自旗山方面及關廟方面。沿海自遠頂茄萣蚵寮桃子園方面而來。

 

 數萬人,在一天內,在當時媽祖廟還在中街和維仁路交叉路口,街區還很小的時候不就擠死了!

(引用岡山論壇)

 IMG_4971  

岡山籮仔筐會舊照

 

IMG_4017.jpgIMG_4014.jpg 

IMG_4015.jpg

 

70年代岡山籃籗會風貌

    「趕集」,是古老社會裡的一種商業貿易行為,也是鄉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河洛人稱類似趕集的活動為:「市仔」,「牛墟」或「籮仔筐會」,牛墟或籮仔筐會是因為趕集所販賣的物品多為牛隻或竹製竹籮、竹筐為主,台灣籃籗會現只剩岡山地區才有。

 

    圖片中為70年代岡山籃籗會風貌,「籃籗會」的名稱乃緣於它當時交易是以竹類竹藝品為主,例如:竹椅、竹梯、竹籠、竹籃、竹筐、扁擔、竹畚箕等農家用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名銜雖沒變,但買賣的內容卻有了許多的變化,令人非常懷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岡山籮筐會 岡山籃筐會
    全站熱搜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