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564

 【協和宮建築構造與空間規劃 (下)】

 

 

【正殿】

為整棟建築之中心,安置神龕,為神明安座之所在。本殿神龕雕飾精美,龕座共分四區,正龕主龕供奉池府王爺新舊神像十一尊、另有太子爺、虎爺、鎮殿池王;其中鎮殿池王乃乃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 年)時,隨後協里遷居協和里鄉賢將池府王爺帶至協和里公厝內供奉之古物,為本宮鎮殿之神祇。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供奉福德正神,共佑善信,同享祀權。

   正殿是供奉主神之殿宇,是祭祀儀式的核心及寺廟中最重要的建築,為表現其莊嚴宏偉的氣派屋頂是採重簷歇山式,是整體格局中最高聳突出狀觀者,在空間上包括神像與祭拜者的空間,祭拜空間的四角即是支撐屋頂的四根大柱子稱為「四點金柱」,這四根柱子上雕刻楹聯,以壯氣氛,表揚其空間壯嚴、肅穆的氣氛。

  

IMG_4564

↑正殿

 

IMG_4563

↑正殿(四點金柱)

金柱,傳統匠師又稱之為「四點金」,它著落在正殿「井」字形格局之四個交會點,亦即四支主要高柱之上。

 

IMG_0084

↑本宮鎮殿王(池府千歲)

 

IMG_4547

↑栩栩如生的壽子財全圖

 

IMG_4546

↑栩栩如生的招財進寶全圖

 

【左右廂房】

位於正殿兩側之廂房。右廂區隔為三部分、作為儲藏室、辦公室及及服務性空間之用;左廂作為太歲殿,奉祀斗姥星君、太歲爺,並作為安太歲之空間。 

IMG_0057

↑太歲殿 

  

【鐘、鼓樓】

三川殿左右另分設三層八角之鐘、鼓樓各一座,同採歇山重簷式屋頂,簷牙高琢,翼角飛天,分別以龍、鳳、武將騎麒麟等剪黏裝飾周身。

 IMG_4341

↑左 (龍) 鐘/右 (虎) 鼓

中國古代寺廟、道觀、宮殿、衙署乃至聚落城市常有鐘樓及鼓樓之設置,有警戒或儀典之用。唐代佛寺已出現鐘鼓樓,多設置於山門之內,東側為鐘樓,西側為鼓樓,取「暮鼓晨鐘」之典故。

易繫辭文曰:「鼓之舞之,以盡神明。」故鐘鼓又為祭祀之用;宋書樂志謂:鐘者,史書指係黃帝工人垂所造(鑄),所謂鳴鐘鼎食,即形容富貴家庭繁奢之盛況;鼓者,形似桶,木製,兩面蒙以革,凡祭祀之用樂,以古徵學士,即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白虎通禮樂篇謂:「鼓、震音煩氣也,萬物憤懣震動而生,雷以動之,溫以煖之,風以散之,雨以濡之,當至德之聲,感和平之氣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神明報應,天地佑之。」此當為宮廟設置鐘鼓樂之本,故寺廟之建鐘鼓樓,即能上達神明與奏樂示慶,復有護衛警盜及鼓徵大眾等多種作用。此外鼓樓上有訴冤之用,宋代淳化年監製有鼓司,置鼓於禁門外,以達下情,後事衙門乃設鼓供民申冤投訴也。

 

鐘鼓樓是一個六角形的建築物,六個角分別向六方伸展翹升,象徵五王神威遠播。凡是有進香團或貴賓入廟,就會鐘鼓齊鳴,以示敬迎的意思,現在已經全部改為電動敲擊了廟宇的左方入口稱「龍門」,設置於此邊的鐘樓,就叫「龍鐘」,左邊出口即為「虎門」,此邊的鼓樓就叫做「虎鼓」

 

 

【牌樓】

牌樓不同於牌坊,在立柱和橫板上沒有斗拱及屋頂結構的稱為牌坊,而在立柱和橫板上有樓的稱為牌樓。

常獨立建於寺廟前,是界定廟宇內外範圍的出入口。

IMG_4527

↑協和宮牌樓

 

【五營旗】

 

「五營旗」(青、黃、白、黑、紅)是王爺公內五營兵馬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童乩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晨昏上香、敬茶,每月固定時間舉行「賞兵」(犒賞),犒賞五營兵馬,平時則安放「馬草水」敬祀。

 

IMG_4558

↑五營旗

 

IMG_4525

↑五營旗官

 

 

【廟埕(前埕)】

 

廟埕(前埕):新後協在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 年)經日本人規劃遷移現原居住地,協和宮位於協和里的棋盤式道路的中心。廟埕廣大,可提供宗教祭典、民俗技藝、休憩、廟會、政治等活動;另因高度都市化的現代周遭擠滿密集的住宅需求。無廟會祭典等活動時亦可提供聚落的停車空間。

 

 IMG_4590

 

↑廣大廟埕提供活動空間

 

IMG_4584

 

↑廟前側立二座涼亭

廟前左右側大樹下涼亭對襯,平日開放給當地居民做為休閒活動、涼爽避暑的地方之空間。

  

IMG_4509

↑金爐

基於傳統宗教習俗之認知,焚燒金銀紙錢被視為一種下界與神靈維繫互動之重要儀式,裊裊爐煙正象徵著善男信女阹厄納祥之殷切祈望。協和宮建有金爐二座,一為傳統仿古亭式金爐,另一為環保金爐。協和宮環保金爐之設置,彰顯宗教信仰與時俱進、注重環保之新觀念。 

IMG_4586

  ↑協和里活動中心

一樓活動中心集會場所平時可供租(借)作為民眾婚宴場所、及配合日間托老業務設置用餐空間及廚房;室內活動空間以靜態、文化教學、會議…等使用功能。

 

IMG_4587

↑菜市場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傳統市場已經漸漸被超市及量販店取代沒落,目前仍然有少數守著經營超過30年的老攤子,提供具人情味及方便的熟食。

 

 

【後記】

 

   對於一個在廟旁長大的孩子,這一回細細拍攝家鄉廟宇,和以前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或許是因為近幾年的歷練,讓我更懂得去欣賞廟宇的裝飾,從中探索先人想要傳達的教化意涵。廟宇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尋求心靈平靜,淨化社會才是積極的意義。

   或許協和宮只是地區性廟宇非名山古剎,知名度不算高,民國80年改建時建築本體亦均用現代鋼筋水泥蓋建,但整體之殿宇都按照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之比例、規矩也不流於粗俗,絕對是里民心目中的驕傲與精神寄託,期待未來協和宮的眾善信能在王爺的庇祐之下,闔家平安,圓滿喜樂。小編學習嘗試介紹家鄉公廟,有遺漏或錯誤之處,尚請各界指正。

 

 

續讀

協和宮建築構造與空間規劃(上)                                      

 

小編予2015.02.25

arrow
arrow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