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341

【協和宮建築構造與空間規劃 (上)】

協和宮採傳統閩南式建築格局,建築構造與空間規劃為兩殿式的建築,三川殿、正殿、左右廂房、鐘鼓樓建築成一座大廟的格局。廟宇外觀體現裝飾繁複、色彩豔麗之藝術風格。 

 IMG_4341 

↑協和宮外觀

 

IMG_4515

↑廟前石獅

獅子為百獸之王,兇悍威猛,寺廟常安座石獅以為鎮守。協和宮之宮前廣場坐鎮之石獅一對,其體型碩大,其造型採舞球文身式樣,但外型威猛有神,展現睥睨山門、誰與爭鋒之勢。 

IMG_4533IMG_4512

↑龍虎璧

 

 

【三川殿(前殿)】

三川殿採五開間式設計,開三門,稱三川門。屋頂為燕尾飛簷,採歇山重簷式,壁堵有繁複石雕裝飾,門板彩繪門神,門前石獅鎮守,屋脊飾以華麗剪黏裝修。門楣上方以石材透雕九龍圖,上懸「協和宮」匾額一方。本殿之石木料仿作之雀替、斗拱、垂花吊筒等,堆疊繁複,典麗多采。

協和宮廟門入口處,雙龍石柱雕鑿渾厚,雙獅坐鎮三川門,前門神造形魁武,令人望而生畏。龍虎堵上,燕飛入懷等石刻或鏤空、浮雕,樸扭靈巧,匠心獨運。

IMG_4367

↑三川殿正門協和宮匾額一方

 

IMG_4517

↑三川殿龍柱

IMG_4521

 ↑三川殿正門之石獅

其雕工細膩而活潑,獅口石珠可滾動自如,充分展現藝匠巧思與神能。其造型威猛又不失慧黠。至於牌樓之石獅,其形態亦各有特色。

IMG_4346IMG_4345

↑三川殿龍虎堵 

IMG_4548

↑藻井

 

藻井,為傳統建築中難度頗高又具有相當象徵意義之構件,其功能原為隔斷過高之空間差,以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下落,甚至可以聚音共鳴,營造戲劇演出之完美音效。然而時至今日,它不僅成為傳統建築中「富麗堂皇」之代名詞,更是匠師手藝之絕活與驕傲。協和宮三川殿之八卦藻井,其蜘蛛結網式構造堆疊繁複,僅以木構斗拱仿古施作,營造裝飾效果及美感。 

 

IMG_4528

 

屋脊的形式為重簷歇山頂,而三川脊上的脊飾題材為雙龍搶珠(雙龍戲珠)及福祿壽三仙。福祿壽三仙指的是天上之吉星,意味著吉星高照,福以孩童為表徵,祿以頭戴官帽為表徵,壽則用手拿仙桃為代表。

 IMG_4353

 

脊堵下方則是常見的五種獸中之王:麒麟、獅、象、虎、豹,取其威猛震懾十方妖祟。

以「三王獻瑞」為主要裝飾構成優美的天際線。

 

「三王獻瑞」鳳凰是傳說中之祥瑞神鳥,牠出現則天下大安寧,飛時群鳥從以萬數,所以稱牠為「百鳥之王」又稱「萬禽之王」。又因鳳凰不吃活蟲,不踩生草,非梧桐不棲,非竹子不吃,善於歌舞,所以又是高雅尊貴之象徵。牡丹花自唐朝以來即有「百花之王」、「國色天香」之美稱,也債尊榮華貴的象徵。麒麟是吉祥物,也有「萬獸之王」之稱。「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而麟為「四靈之首、百獸之先」。麒麟性溫良,頭上有角,角上有肉,備有攻擊的武力,卻不輕易使用,所以被認為是「仁獸」。傳說中麒麟出現,即聖人誕生之祥瑞,也象徵天下大安寧。

 

 

【門神與文臣】一般廟宇在門上繪製圖像以嚇阻鬼魅的習俗,據傳在商周時代就有,演變至今成為寺廟不可或缺的彩繪藝術,並且依照主祀的神祇,繪製不同種類的門神。

 

三川殿正門內有一對彩繪門神,職司保護王爺。左邊為唐代大將尉遲恭,黑面圓睛,右手拿一枝鞭箭,左手撚鬚,把守門戶,壯甚威武,彩繪技術值得細細欣賞。右邊為唐代另一位名將秦淑寶,白面鳳眼,一手執一長襉(金字邊),一手撚鬚,不怒而威,龍、虎邊門各繪製一對文臣,纖巧柔細的筆觸中仍蘊含著魁武,沉穩,令人望而生畏,彩繪得十分傳神。 

 

IMG_4542 

↑中門繪製秦叔寶、尉遲恭

IMG_4543IMG_4540

↑龍、虎邊門各繪製一對文官與武官(纖巧柔細的筆觸)

 

協和宮之門神共六尊,正門為鎧甲披身之秦叔寶、尉遲恭二位將軍之浮雕彩繪,二人雙手分持戟、鞭、弓、箭、刀、劍;另在龍、虎門上依例為傳統文官與武官隨侍之門神彩畫,彼等手中分別持代表加冠之冠、晉爵之鼎、添福之葫蘆、加祿之牡丹等,各自神貌皆栩栩如生,平和之中卻又讓人產生一股敬畏之情。門神亦具有鎮守寺廟之意涵。

 

秦叔寶、尉遲恭是最常見的中門門神。他們原是幫唐太宗打天下的名將,傳說唐太宗晚年常做惡夢,後命此二將守於門外才得一夜好眠,故後人將其奉為門神。兩人均為武將打扮,秦叔寶白面鳳眼,尉遲恭黑面環睛持鞭,兩人通常作橪鬚狀,其貌不怒而威。

 

文臣門神與前述武將不同,以賜福代替威嚇,手中常捧有冠、鹿、牡丹、爵(酒器),意指「加冠進祿、富貴晉爵」。文臣門神多用於左右門,與中門的武將門神搭配。

 

 

 續讀協和宮建築構造與空間規劃(下)

 

arrow
arrow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