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紙寶-歷史沿革

 

 

 

IMG_4254

    使用金銀紙是陪葬或獻祭時,真金真玉奉獻的觀念延續。台灣金銀紙的前身,是中國紙馬。金銀紙文化的形成,是墾民來台謀生存,把原鄉的慣習生活延伸至今。使用金銀紙的概念來自唐山鄉原鄉的紙馬,出遊墾民來台隨船攜帶。清中葉以後,赴台移民漸增,屯田開墾,謀生聚居,傳承了大路彼岸的風土民情。舉凡社會形態之信仰與風俗習慣,處都帶有閩粵園香的內涵與形式。紙馬市場需求日益增多,商人將紙馬以戎克船裝載運銷台灣。然而,明、清墾民移民來台的發展過程中,考量台灣海峽黑潮險惡,運輸風險影響盈虧利弊,於是就在台興辦「紙莊」自製自售。尤以中港金銀紙的紙莊最多,製品精美而聞名全台。鼎盛時,登記立案高達三百八十五家,從業人口數佔全鎮四分之一,享有金色中港美名。

    雖然台灣金銀紙文化的形成與墾民來台有關,但是,台灣的信仰習俗是否始於西元1621年漢人遷台才開始有燒金拜拜?追究台灣的歷史,並不只是印象中的四百年而已。明末清初只是大量的漢人遷移來台的高峰時期。從歷史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對台灣的經營早在西元230年魏吳大帝就已經開始,而且台灣島上也有居住悠久的南島語族之原住民。中國紙馬文化思維,也不只是漢人才有。

 

  【資料來源引自張益銘書籍】

arrow
arrow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