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因「香火仔」懷念起祖母,香火仔在醫療不佳的年代,是人們信仰求平安的信物,而作者的祖母對宗教有著虔誠的信仰,總會在孫子身上掛上大大小小的香火仔做為護身符,一個個香火仔代表著祖母無限的關愛與祝福。

〈柚子樹結果時〉、〈龍眼成熟時〉二篇都是懷念祖母的文章,睹物思情,柚子樹和龍眼樹都是祖母親手栽種的,在作者的記憶中,祖母是最疼他的人,祖母過世,他是最傷心的人,每每因見到柚子樹或龍眼樹,自然而然想到祖母,甚至在夢中回憶相處的歡樂時光。在〈柚子樹結果時〉寫著童年時和堂兄每逢柚子結果時,垂涎柚子果,想偷摘,但又礙於祖母的的威嚴而作罷,祖母為他們剝柚子時,嘴饞迫不及待的情形和祖母之間的孺慕之情,他寫著:

昨夜夢中,又夢見那棵柚子樹了。那棵柚子樹在我家屋後的水溝旁,是祖

母親手栽種的。……說儘管說,我就是沒膽量去摘,那些年祖母的威嚴是

高過家裏任何一人的。可是說也奇怪,她未曾打過我們,但她的話,我們

孫兒輩們都奉為「聖旨」哩!……柚子樹不知又經過多少個秋天,不知又

落了多少柚子,有一年的秋天,祖母去了。祖母的逝去,是我懂得人事以

來,家中第一次遭遇的變故,我哭得最是傷心,似乎也把饞柚子的勁兒給

哭掉了……昨夜夢中,又夢見那棵柚子樹,樹枝莖幹似乎很憔悴,累累的

柚子也像不甚負荷似的;但樹下現在又蹲著誰家的小弟弟呢?又將是秋

天,又將是柚子摔滿地的時候,唉!阿媽!在酆都城,你還好吧?

 

〈龍眼成熟時〉也寫道:

屋前的龍眼樹,是由阿媽栽種與掌管的。小時候,每當龍眼成熟時,歡樂

總是隨之而來,讓我溶在龍眼的甜蜜與阿媽親情的溫馨裏,記憶中,有一

次颱風壓境,剛好在龍眼花開時,看了龍眼花似雪花片片飄,我們小孩急

哭了,阿媽跟著落淚,結果僅存的寥寥無幾,但從阿媽手中接過那「刼後

餘生」的幾顆龍眼時,我們像獲得珠寶似地牢握在掌中,愛不釋手,更不忍

食它。然而,誰會料到,就在那陣狂風過後,阿媽也跟著走了。阿媽等

不及龍眼再度成熟,對我們小孩而言,真是「損失慘重」,不僅體會了人

生的死別,對龍眼的味道,好像也變了質―不那麼甜了。……在我的記

憶裏,阿媽最疼我,只為了我是長孫,在那個守舊的世俗觀念裏,大孫同

么兒。么兒總是較受疼愛。所以阿媽的死,我哭得最是傷心。年年龍眼成

熟,就不像今年大豐收,嚐到龍眼,想到阿媽。昨夜夢中也有阿媽――我

看到阿媽站在龍眼樹下,笑嘻嘻地看著我像猴子似的來往枝柯間穿梭,嘴

裏不停地說:阿孫,當心啊!摔下來可不是好玩的呀!

 

在作者的記憶中,祖母是最疼愛他的人,阿媽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者,在家族中阿媽受人敬重,祖母對人不曾疾言厲色,但兒孫輩將祖母的話視為「聖旨」。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裏,家中果樹結果是大家期待的零食,而作者的祖母親手栽種的柚子樹、龍眼樹是作者童年時重要的解饞零食,在祖母嚴格的監控下,每年都結實累累。在祖母過世後,果樹乏人照料下,柚子樹在幾年後死了,而龍眼樹也「反種」了,雖然以柚子、龍眼為題,但內容主要是祖孫間相處的點滴,享有祖

母的慈愛;在〈阿媽,請聽我說〉一文是掃墓時以報告的方式向祖母稟告,二十年來家族成員的變化,人事的更替,故鄉阿公店二十年來的轉變,其中令作者懷念的是祖母的為人處事,及與祖母相處的情形:

二十年了,一切的變化都太大了,但我們仍一直懷念您,不僅您是我們可

敬的阿媽,最主要是,您在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我們晚輩為人

處世的準繩。……那年,我們孫輩動不動就往您的房間跑,這往往是因為

頑皮被母親打罵而找您庇護,或者是在外頭受到別家小孩欺侮也必來到您

跟前訴苦。家裏有客人來訪,小孩們都爭著向您通報以邀功;有鄰居送來

糕餅一類的東西,沒人敢動,一定先到廚房拿菜刀,再到您的房裏去請求

您平分享用。晚間甚至想跟您睡在一起,因為那七俠五義,南唐全傳的故

事,從您口中滔滔而出是那麼讓人百聽不厭。

 

作者回憶小時候,家中的大人都忙著下田,只有阿媽在家,她每日負責養豬及照顧孫子,作者與祖母相處的時間最長,常圍繞在祖母跟前,阿媽長阿媽短,享受祖母的呵護。作者除了表達對祖母思念外,將二十年來社會的變化向祖母做一報告,藉由報告中對農村變化作一回顧追憶。二十年了,世事變化太大,故鄉阿公店徹底改觀了,熟悉的戲院拆除了,扶疏的行道樹因馬路拓寬、樓房蓋起而被砍伐殆盡;屋簷的厝角不見了,田園也顯得寂寞。昔日阿媽的工作――養豬,也是

農家的副業,因經營方式改變而消失在農家。作者對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雖然是必然的現象,但難免有些失落,雖然世事變幻莫測,但仍不減對祖母的思念。

外婆是另一個避風港,幼年時因父母不睦,母親常帶作者回娘家,享受著外婆的關愛,每當作者回外婆家時,外婆總會迫不及待的到海灘上等舅舅的竹筏歸來,「有螃蟹、蝦子嘸!阮阿章愛呷!」。而家道中落,常有輟學之虞,外婆的資助,讓作者得以完成學業,他在〈竹仔港的流水〉中寫道:

上了中學,家道中落,時有斷炊之虞,虧您多方資助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度

過難關,我尤其要感激您的是每次繳學費都得您鼎力相助,否則在那個無

法半工半讀的年代,只有失學一途……爾後,我讀了師校,雖然是公費待

遇,但平日的零用錢都仰仗於您。記得每逢回家省親的假日,我都會來去

匆匆的拜望您。有一次您見我心事重重,意志消沈,便安慰、鼓勵我說:

「窮人要有志氣,不可自卑,只要肯努力打拚,都會有出頭的日子」這段

話像打了我一針強心劑。我突然清醒過來,隔天便踏著輕快的腳步回學校

去了。

 

在童年時,外婆的資助就像及時雨一樣,讓作者免於輟學的窘境時,而外婆的鼓勵也成了作者向上的勇氣,當作者生活改善後,也不忘反哺,為外婆買電鍋、電視,每月送上二斗公教米,表達對外婆的感激之意。

作者在親情方面的表現大多以自己和長輩間的感情居多,較少表現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作者表示因過去除了學校教學外,還忙作文教學、批閱作文,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多,而教養的問題大多由妻子承擔,對孩子的了解也不如妻子

多,雖然如此仍在〈樓頂上的紀事〉寫著:

今年聯考逼近時,孩子承受著升學壓力,心情鬱悶難解,常對我說讀不下

書。我常安慰、鼓勵他說:「盡力就好,今年考不上,明年再來!」這些

話說得好像很輕鬆,其實身為他父親的我,跟他一樣緊張,甚至有過之。

孩子足不出戶,他的活動空間,只是書房(兼寢室)和樓下客廳,我常想,

該有個地方讓他排遣、紓解緊張的心情,我即刻想到樓頂上。樓頂上原本

已種了一些花木,我特地再去買一些較容易存活的馬拉巴栗樹苗,找一個

下午,邀他一道將樹苗種在原先準備好的十多個塑膠盆裡。然後,吩咐他

晨昏灑水,給他多一分讀書之外的差事。馬拉巴栗在預期中成長,因為有

一分屬於他的勞力,他倍覺欣悅,常常看他上樓去關照,心想,他多一處

活動地方,生活當也不再那麼枯燥了。

 

聯考是大部分學子必經的歷程,家中有聯考兒,父母的心情也跟著緊張,作者也不例外,他要求孩子做事盡力就好,也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雖說如此,但哪個父母不為孩子牽腸掛肚呢?

〈重履輕井澤――寫給孩子們〉是寫全家人一起到日本輕井澤旅遊的記事,文章最後寫著:

旅遊是我們家人共同的興趣,它不僅是休閒,更是學習,學習發現,學習

嘗試,學習待人,學習謙虛,學習面對;其實人生永遠在學習,就像讀書

是一輩子的事一樣。爸媽年紀已是耳順之年,希望藉現在還硬朗,腳力尚

好,能在旅遊中,延展學習的空間,開拓遼闊的視野;另方面也希望與你

們有更多相處的機會,享受親情的可貴,以便留下日後美好的回味。

 

作者喜歡旅遊接觸大自然,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他鼓勵孩子在旅遊中學習,不僅可以延展學習空間、開拓視野,也可以享受親情的可貴。

蔡文章在親情的書寫,由早期以自己與長輩,尤其是雙親居多,後來與子女的相處,而現在作者又多了一個頭銜「阿公」,他近來文章也加入了自己的小孫子――小桓桓,在〈小桓桓的世界〉中寫道:

小桓桓是我第一個孫子,至今五月十九日剛滿兩歲。他的出生,讓我升級

為阿公,也是我老之將至的告白,要多疼惜自己的身子,才能含飴弄孫。

 

作者年輕時因忙於事業而與孩子的互動較少,而小孫子的出世,彷彿彌補了這一段缺憾,文中寫出孫子的好奇與好動,為了應付孫子的問題,把他的童書全部翻閱一遍,才能和孫子童言童語,感覺自己好像囝仔,是老人囝仔;為了照顧自己的孫子再累也怡然,感覺幸福滿百。

 

〈本文參引-許惠美碩士論文/蔡文章散文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