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鄉土作家蔡文章

 

雖然有教師的工作,但家裡負債累累,教師待遇僅能溫飽,沒有多餘的錢可以還債,為了改善家境只好利用晚上當起家教,一口氣兼了三個家教。又利用暑假到台南師範專科學校(現為台南大學)進修,於1980 年畢業。先後擔任國語日報、春暉語文中心作文指導老師。每週星期六、星期日奔馳於台南與高雄兩處的語文中心,擔任作文教學。他說:

三年來,我把課餘時間,絕大部分花費在作文教學,說穿了,一切都是為

生活,只是偶爾當我忙得喘不過氣來時,暗地裡會對自己抱怨一番罷

了……誰叫我要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為了改善環境,為了使年老

的雙親不再操勞,能安享天年,我從家鄉――岡山奔走於台南、高雄兩地。

一篇作文要詳細批閱,得費去十分鐘,若每星期改二百篇,得花掉八十多個小時,我常為了改作文而徹夜未眠;每年的暑假,因為班次增多,我每晚只睡上四個小時。

 

放棄平時的假期,人人期待的寒暑假,反而是作者更忙碌的時刻,文壇好友黃樹根也揶揄他說:「如果叫我黃樹根不拉屎、不吃飯、不睡覺,我也改不完那麼多的作文,老兄啊!我看你要多多保重,否則只有二年可活。」當時好友張清榮也屢以「文壇鐵人」相稱。犧牲了許多的興趣,不能看自己喜歡的書,不能和文友互相切磋,減少了共享天倫的時間,他常自喻為「磨仔心」,不停地在磨中磨啊磨、轉啊轉的,轉完了一天又一天,不得停止。身為長子的他,責無旁貸的挑起家庭的重擔。江明樹在〈愛戀鄉土心,留緣岡山情――評蔡文章的散文風格〉一文中說每次文友聚會時,看到他總抱著補習班的作文簿,邊聊天邊改作文,真的,改作文改到彎腰,備極辛勞。

 

家中古厝,年久老舊常有漏水之慮,每逢大雨或颱風天,總是屋外下著大雨,屋內小著小雨。為了給年老的父母蓋一間安穩的居所,一直是他的夢想。一句「阿爸!我一定轉來起厝!」,不僅給了父母一顆定心丸,也成了作者奮鬥的目標。作者的辛苦改善了家中的經濟,完成了父母的心願,回故鄉「起厝」,給父母一個安樂窩。

 

作者為生活在台南與高雄二個都會中奔波,但他能不曾忘情於寫作。他寫作的題材也不在局限於家鄉的風物,他的視野變得更寬闊,眼界也隨時代的流轉,題材也能與時俱進,關心社會、關懷生態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從中可感受到濃濃的鄉土之愛。

 

〈本文參引-許惠美碩士論文/蔡文章散文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協和宮四駕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